預測所趙翠萍、羅鈞、王洵團隊使用“剪切-粘貼”CAP方法獲取了烏什7.1級主震及12次4.0級以上余震(5次5級以上)的震源機制解(圖1中根據發震時間的先后給出了序號,表1中給出了震源機制目錄信息)。
結果顯示烏什7.1級主震的矩震級為Mw7.3,質心深度19 km,發震斷層為北東或近東西向斷層的逆沖錯動。12次余震的震源機制均是節面北東向的逆沖型或者逆沖兼有少量走滑分量類型。
其中,1月24日凌晨4點38分在新疆克孜勒蘇州阿合奇縣發生了5.7級地震,是烏什7.1級地震后目前最大的余震,發震位置位于7.1級主震南約15 km,其震源機制解與國外相關機構(USGS、GFZ)獲得的震源機制解如表2所示。結果表明,5.7級強余震主要表現為逆沖運動,與主震后的幾個較大余震特征較為一致。
圖1 烏什7.1級地震及序列部分地震震源機制解
(精定位結果來自新疆局李金)
表1 主震及序列震源機制目錄
表2 24日5.7級強余震震源機制解
預測所楊攀新、熊仁偉團隊對震中附近震前影像進行初步解譯,表明在烏什盆地山前(F1)和盆地中間(F2)發育兩條斷裂(圖2)。山前逆沖斷裂F1在溝口殘留的高階地上保留明顯的陡坎(圖2b)。盆地中部逆沖斷裂F2在盆地西側大型沖溝兩側發育較明顯的陡坎形變帶(圖2a),初步推測該兩條斷裂分別對應主震和余震的發震構造。其中F1為主震發震構造,切割深度較大,是天山南側主斷裂;而F2可能為F1的分支斷裂,即在F1不斷逆沖作用下,于前端發育的前展式斷裂。24日5.7級強余震可能發生在該前展式斷裂上。
圖2 烏什主震及M5.7附近形變帶解譯
中國地震局新疆烏什7.1級地震科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