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颙 院士

      陳顒同志 1965年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地球物理系。此后40余年一直從事地震學、巖石物理學、地震風險分析等研究工作,近年致力于與利用地震雷達方法獲取華北地區三維地圖相關的觀測、數據采集及數據處理方法的研究。先后擔任國際地震學和地球內部物理學聯合會(IASPEI)的地震預報和地震災害委員會主席、國際地震中心(ISC)執行理事,《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副主編、《Natural Hazards(荷蘭)》編委、《中國地震》主編、《地球物理學報》和《地震學報》副主編?,F任中國地震局科技委主任、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院長。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資深專家。
    陳颙同志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8年獲得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2000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陳颙同志長期在地震監測預報、巖石物理學、地震風險分析及地震雷達探測與分析等研究領域努力工作,并培養出一批年輕的科技骨干。
一、地震預報研究
    1966年邢臺地震后,陳颙同志在邢臺地震區進行了5年的地震觀測和現場資料分析工作。他還參加了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地震的現場考察和現場資料分析工作。他綜合了邢臺地震和海城地震的地震活動性特點,提出了"震源機制一致性作為地震活動的新參數"(發表在《地球物理學報》),用以判斷一群地震發生后,是否會有大地震隨之發生。
    針對1976年唐山大地震,陳颙同志與合作者在匯集大量地震觀測資料的基礎上,1986年在英國出版了專著《The Great Tangshan Earthquake of 1976 - an Anatomy of Disaster》,該書在向全世界介紹唐山地震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針對地震前兆現象的復雜性,陳颙同志提出了地震前兆的降維模型從分形幾何學和混沌動力學角度對降維模型進行了討論(發表在BSSA),他編著出版了《分形幾何學》,該書作為教科書,多次再版。
二、巖石物理學
    陳颙同志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從事高溫高壓下巖石物理實驗研究。他發展了測量巖石變形場的激光全息測量技術,發現了應力途徑對巖石強度有重要影響的現象(發表在《中國科學》和《Int.J.Rock Mech. Min. Sci.,》論文多篇)。
    在進行巖石物理特征研究的過程中,陳颙同志在試驗及研究過程中發現,巖石具有熱開裂現象。而由于巖石的熱開裂現象與核電安全密切相關,因而這一發現已被應用于核電站的安全性監測。同時巖石受熱開裂的這一現象,也被國際上用來解決核廢料處理中出現的熱應力問題(發表在GRL和《Int.J.Rock Mech. Min. Sci.,》論文多篇)。
    根據大量的試驗數據和深入的資料分析,陳颙同志編著的《地殼巖石的力學性能-理論基礎和實驗方法》于1988年出版,該書被作為教科書具有相當的影響,更名為《巖石物理學》后已經三次再版。
三、地震風險分析
    陳颙在90年代致力于地震預測和地震災害研究,作為國際地震學和地球內部物理學會(IASPEI)與國際地震工程學會(IAEE)的一個聯合工作小組的組長,將地震學、工程科學和經濟學結合在一起,用全新的方法編制了全球地震風險預測圖,出版了專著"Seismic Hazard and Risk Analysis: A Simplfied Approarch"。2006年他獲得了USGS的ISR獎。
四、地球深部探測
    近年來他和同事們一起,致力于發展地震波雷達--用人工震源和地震臺陣探測地下結構和狀態的理論和方法,及其在環境、能源和減災方面的潛在應用,他在同事們的幫助下,探索海洋氣槍向大陸的移植,探索信息科學中編碼技術向地學的移植,并取得了初步的結果。
    陳颙同志善于合作,有團隊工作精神。最近,他和許多同事一起,積極提出了實施地下明燈科學探測計劃和創建地震發射臺等構想和建議.
五、科技人才培養
    陳颙熱心于人才的培養和科研團隊的建設,30多年來,先后開設了"巖石力學"、"地球動力學"、"地球科學中新方法和新技術"、"分形幾何學"、"巖石物理學"和"自然災害中的物理學"等多門研究生課程,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和優秀博士生導師,他的講課經常受學生們的歡迎。他培養出十幾位年輕學者。

国产VVV在线观看|国色天香成人一区二区|1769精品资源在线视频|欧美另类拳头交在线视频|99亚偷拍自图区亚洲潮喷